醫聯體大爆發,藥店岌岌可危?答案是......
發布時間:2017-06-30
今年上半年即將過去,但這半年來可不平靜~
4月26日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《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緊跟著5月3日,總理放話,對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不得限制!
每一個政策的出臺,醫療圈子里無不像炸開了鍋一樣。
對于基層醫療機構,可謂迎來枯木逢春風,但是對于藥店來說,無疑是下了三顆重磅炸彈。
因為醫聯體有三顆炸彈:第一彈砍藥價,干凈利索;第二彈增品種,又多又好;第三彈提醫術,掠奪患者。
。
。
01
醫聯體第一彈
砍藥價,醫院藥價比藥店便宜30%
國務院發布公立醫院全部參加醫聯體,醫聯體內部統一招標、處方流動、藥品共享。
此前,國家明確規定,在今年9月30日前所有公立醫院執行藥品零差率――也就是說多少錢采購進來的,就以多少錢賣出去,醫院不能有差價。如此一來,通過網上零售價對比醫院藥品采購價,很多醫院的藥品價格就比藥店的低了。
通過網上藥店藥品報價與醫院藥品采購價的對比發現,藥店價格確實比醫院貴,對比上面10款藥品,醫院與藥店價格差距平均在18.64%,價格差距小的也有0.3%、大的高達35.2%。
由于網上藥店一般比實體還要便宜,如此看來,醫院執行藥品零差率后,現在部分藥品藥價就比藥店便宜30%了。
由于醫療機構普遍實行了藥品零差價,醫患雙方在就診思維上必將都發生一些變化。從患者來說,以前買藥品將先選藥店,因為藥店便宜?,F在醫院也零差價了,患者去醫院的積極性也許要提高了。那么藥店的這一優勢便蕩然無存。以后還有誰到藥店來買藥?
02
醫聯體第二彈
增品種,又多又好
由于醫聯體內部統一招標、處方流動、藥品共享,以往93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缺少藥品的,很多基藥品種都不齊。
但在大醫院牽頭的醫聯體內,大醫院用什么藥,小醫院也能用什么藥,基層醫療機構的藥品品規數將成倍增加。而他們,是藥店最主要的異業競爭對手。
原來,基層醫療機構可能只有幾百個基藥品種,藥店至少也有幾千個品種,感覺競爭壓力還不大。但當這些基層醫療機構品種數增加到一兩千個的時候,與藥店重疊的藥品將大大增加,對藥店來說,無疑是極大的沖擊。
03
醫聯體第三彈
醫+藥,雙重掠奪患者
國務院文件要求,在醫聯體內,醫生自由執業,不需要辦理地點變更和執業機構備案手續。這也就意味著這些有著很好群眾基礎的基層醫院,可以名正言順地請大醫院大牌專家來坐診、來看病了。
原來到大醫院掛個名醫號,不但要排隊,還掛不上號,但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,患者能不來么?
不但如此,基層醫療機構還在醫聯體內和大醫院形成了遠程問診,專家都不用下基層了,照樣給患者看病,藥店呢?
還有啊,現在已經出現醫學生免費上大學,畢業后要到基層工作五年以上。這下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不斷得以補充,治療水平更是有了提升,競爭優勢更為明顯。
那么,藥店必死無疑了嗎?也未必!云藥店、電子處方、處方藥外流等可能都是出路。
01
云藥店模式
在互聯網+醫療風口下,醫療資源的可及度已經非常高,通過手機就能進行醫療咨詢。如果把咨詢場景轉換到藥店,就能和藥店的藥品零售結合起來,實現診療+用藥的閉環。并且藥店還可輔助對網絡使用程度較低的用戶進行診療,是互聯網醫療自然延伸的一個場景。
景聯科技在互聯網+醫療領域已經有成功的嘗試,也在積極尋找互聯網+藥店更多的應用場景,了解到醫藥零售的痛點之后,即開始用云藥店的模式來解決藥店的痛點。
景聯科技的“云藥店”,背靠醫享家(航信景聯互聯網醫院),為藥店提供精準預約、遠程診療、電子處方等服務,讓藥店能夠輕松變身“診所”,全面滿足用戶的醫療健康需求。
在醫生資源上,醫享家(航信景聯互聯網醫院)連接了廣東、湖南、云南、江西等地眾多醫院以及基層醫院的醫生,能夠為用戶提供在線問診、遠程會診、電子處方等服務。
通過云藥店項目,把這些醫療資源和醫生資源擴展到藥店服務上,就能最直接地為用戶提供服務。
02
處方藥外流和電子處方
處方外流,被認為將給院外醫藥零售帶來萬億的增量。相關報告顯示,結合整體藥品零售市場的增長趨勢分析,預計到2018年,處方外流將為零售藥店帶來超過2500億的增量;到2020年,處方外流量將達到8000億。
處方外流能否大規模出現,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藥店能否獲得合規的處方來源。傳統的紙質處方流轉及監督起來并不容易,電子處方或將成為處方外流的主要載體。
以此而言,電子處方資質或成為稀缺資源。而景聯科技旗下的醫享家(航信景聯互聯網醫院)是少數幾家擁有電子處方資質的互聯網醫院之一,背靠其成長的云藥店項目自然將得其蔭庇。換句話說,布局了電子處方的零售藥店才能第一波享受處方外流的紅利。
整體而言,云藥店項目為藥店提供了多種形式的遠程問診、診后電子處方開具、藥品配送等方面的服務,能夠全面提升藥店的專業服務能力,讓藥店在醫藥零售變局中有足夠的競爭力。